立春立春,二十四節氣之一,又名立春節、正月節、歲節、歲旦等。
雨水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。每年的2月19日前后,太陽黃經達330度時,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。
驚蟄驚蟄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。斗柄指向法,斗指丁為驚蟄;定氣法,太陽到達黃經345°時為驚蟄。
春風春分是指二十四節氣之一,即太陽位于黃經0°(春分點)時。于公歷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。
清明清明節,中國傳統節日,又稱踏青節、行清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等,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
谷雨谷雨,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,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。上古時代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辰位為谷雨;現行的“定氣法”以太陽到達黃經30°時為谷雨,于每年公歷4月19日-21日交節。。
立夏立夏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,夏季的第一個節氣,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。
小滿小滿(grain buds),“二十四節氣”之一,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。
芒種芒種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,更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。斗指巳(正南偏東),太陽黃經為75°,于公歷6月5-7日交節。
夏至夏至,古時又稱“夏節”、“夏至節”。
小暑小暑,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,夏季的第五個節氣,斗指辛,太陽到達黃經105度,于每年公歷7月06-08日交節。
大暑大暑,二十四節氣之一,氣候特點:高溫酷熱。
立秋立秋,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,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,太陽到達黃經135°,于每年公歷8月7-9日交節。
處暑處暑,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。斗指戊(西南方);太陽黃經為150°;于每年公歷8月22-24日交節。
白露白露,是“二十四節氣”中的第十五個節氣,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,亦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。
秋分秋分(Autumnal equinox)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,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~24日。
寒露寒露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,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。
霜降霜降,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。斗指戌;太陽黃經為210°;每年公歷10月23-24日交節。
立冬立冬,二十四節氣之一,斗柄指向西北,太陽黃經達225°,于公歷11月7-8日之間交節。
小雪小雪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。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,即太陽到達黃經240°時。
大雪大雪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,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。
冬至冬至,中國傳統節日,是“二十四節氣”之第22個節氣,斗指子,太陽黃經達270°,于每年公歷12月21-23日交節。
小寒小寒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,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。
大寒大寒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。斗指丑;太陽黃經為300°;公歷1月20-21日交節。




















